63點忠誠度,貌似不是很高,屬於會聽從命令,但不會儘心竭力的階段。
在新組建的止戈軍中,忠誠度在這個層次的武將,最多隻能擔任營副。
但考慮到蔡邕乃是文官,那這個忠誠度其實還是蠻高的。
董拙實在不受文官待見,滿朝文臣,名義上對他效忠,但實際忠誠度達到30點的都不多見,屬於隨時都會背叛的階段。
“看來董卓還是有些識人之能,竟在眾多士人中,一眼就挑中了蔡邕。此人不僅知恩圖報,而且還是典型的妥協性人格。”董拙分析道。
妥協性人格的人,大多不會太強硬,往往隨波逐流。
通常他們就算主觀上非常排斥某件事,不能接受某件事,但當這件事發生後,他們也會慢慢的麵對現實,不會鑽牛角尖。
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,畢竟能在生死關頭,選擇英勇就義的隻是極少數,絕大多數都會選擇苟且偷生。
逃避雖然可恥,但有用。
在世界所有生命的基因中,天然就寫下了臣服強者和麪對現實這兩條準則。
因為所有生命基因的第一準則,是生存!
徐庶,算是曆史上大名鼎鼎有氣節的人吧。
後世有句成語,叫徐庶進曹營,一言不發。
就是說徐庶被曹操以母親逼迫,不得不離開劉備,投靠曹操,但卻從此立誓,會在曹營一言不發,終生不為曹操獻策。
但實際上,徐庶投靠曹操後,並非毫無建樹。
在最初幾年,他確實是一言不發。
但後來,隨著時間流逝,心中怨氣漸漸消散,偶爾也會給曹軍諫言獻策。
尤其是曹丕稱帝後,任命徐庶為禦史中丞,他在曹魏王朝中頗有建樹。
當然,就算所有人都有妥協性,但不同人的妥協性是不同的。
徐庶已經算是很強硬的了,跟曹操整整堅持了二十多年。
蔡邕應該不會有這麼強大的持久力。
不然,他也不會在被董卓強征為官後,迅速適應,並達到63點忠誠度!
“蔡邕的適應性很強啊,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未嘗不能用些激進手段,來讓他的忠誠度再往上提一提!”董拙心中暗道。
對付妥協性人格,不能一味懷柔籠絡,還需要用強硬手段進行威逼。
要胡蘿蔔加大棒,恩威並施,這樣才能如驅臂使。
就像曹操對付徐庶,以母親逼迫他來投靠,然後厚賞籠絡其心。
這樣徐庶雖然暫時有怨恨,但時間久了,怨氣也就散了,那時此人就被收入囊中了。
“本相聽聞,高陽鄉侯有一獨女,年方二八,已到適婚之年。可有此事?”董拙問道。
李儒神色一怔,冇想到董拙忽然將話題轉到這件事上來,不過他還是很快反應道:“高陽鄉侯膝下確有一獨女,名為蔡琰。
聽聞前些年已經許給了河東大族衛家嫡子衛仲道。
但衛仲道自幼多病,新婚之夜還未圓房便吐血而亡。
衛家以此怪罪蔡琰剋夫,蔡邕隻得將其接回蔡府居住。”
“甚好!你去蔡府提親,就說本相欲娶蔡家女為妻,若蔡公同意此事,那一切皆好商量!”董拙笑道。
王允已經廢了,不僅修為儘廢,而且在士族中的名聲也毀了。
這樣的王允就算放出去,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。
若能以王允之命,換來蔡琰為妻,那真是無本萬利。
首先,這會徹底把蔡邕綁上他的戰車。
蔡邕忠誠度隻有63的主要原因,是他還有退路。
他是被董卓強征為官的,日後董卓倒了,他用這個藉口可以輕易脫身。
所以他並不需要為董卓效死力,隻要對得起董拙的知遇之恩就行了。
但如果兩人成了翁婿可就不一樣了。
蔡琰乃是蔡邕獨女,董拙成了蔡邕的女婿,那就是蔡邕唯一的後人。
而且娶妻不同於納妾,納妾隻是得到一個女人,或者說是得到一個玩物,妾隻是主人的私人物品。
但娶妻,卻是兩個家族 的結合。
自古妻族便是九族之一,若是犯了重罪,被誅九族,那妻族也包括其中。
所以隻要董拙娶了蔡琰,那蔡邕就算是為了自己和女兒考慮,也要為董拙儘心竭力!
其次,藉此事釋放王允,可以對朝中文官勢力示好。
雖然王允名聲已毀,但他到底是名士。
而且鑒於董拙糟糕的名聲,王允因為行刺董拙而落得如此下場,雖然行為讓人不齒,但朝中還是有很多文臣對他抱有同情。
釋放王允,可以有效緩解董拙與這些文臣的關係。
可以馬上打天下,卻不能馬上治天下。
雖然董拙可以推行新政,打造完全屬於自己的文官體係。
但那需要時間。
在此之前,他必須依靠現有的文官體係,才能治理麾下地盤。
所以他需要跟朝中大臣搞好關係。
根本利益不能妥協,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,還是可以商量的嘛。
第三,蔡琰乃是名花榜中的頂級名花。
若能將蔡琰收入府中,不僅獲得一位絕代佳人,還能有額外的民心加成。
這是一舉三得!
當然,此事也有風險。
最大的風險,莫過於蔡邕不肯將蔡琰嫁給董卓 。
不過,以剛纔分析蔡邕的性格情況來說,他應該不會這麼乾。
同時,自蔡琰被衛家退婚,她在士族中的名聲已經毀了,以後很難再找到合適的良配。
是讓女兒孤獨終老,還是嫁給董拙搏一把?
董拙雖然聲名狼藉,但好歹也是朝廷太師,東漢第一諸侯。
而且自誅殺呂布、廢掉王允、收服幷州狼騎後,整個董拙勢力已經開始呈現蒸蒸日上的勢頭。
焉知董拙日後不能定鼎天下,稱王尊帝?
雖然世家大族看不起寒門弟子,但若這寒門成為皇室,可就不同了。
說到底,所謂的世家大族,數千年前不也是普通庶民嗎?
李儒先是一愣,但隨即眼睛大亮,顯然也是想通了其中關竅,不由高聲讚道:“太師此計大妙!此事便交給小婿去辦吧,必定讓高陽鄉侯心甘情願的女兒送入相府!”